Pei-Yu Yang

1 minute read

*本文參考整理自GOLD Lactation 2021, ReLATCHtation: transitioning the Exclusively Bottle-fed Baby to Nursing, by Alyssa Schenell, IBCLC

如何瓶餵轉親餵一直是母乳社團或媽媽社團裡常常出現的月(?)經文。想讓寶寶重新再回到乳房上的原因很多,有些是厭倦了無限擠奶餵奶洗奶瓶的忙碌迴圈、有些可能因為產後種種因素無法親餵、甚至有些是短暫離乳後發現生活沒有比較好過(笑)而決定重新練習親餵…不管是什麼原因,讓寶寶重新回到乳房上都需要一些時間與方法來適應。

從瓶餵轉親餵的過程可以大致分成四個階段:

一、重新建立與餵食者*的連結(Ready for loving care)

有些寶寶一出生就和母親分離(如需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早產兒),由於環境的限制,這些寶寶在進食的同時無法和餵食者產生足夠的連結。以新生兒加護病房中的寶寶為例,由於喝奶時較無法得到足夠的眼神注視、豐富的肢體接觸、以及適切的餵食工具(如適合的奶瓶奶嘴),這些寶寶較難和餵食者產生連結與依附。因此,可以先讓寶寶與媽媽從充滿愛的交流開始,包括:讓寶寶環抱在媽媽的手臂中、餵食時將寶寶抱起、多提供寶寶舒適的撫觸、和寶寶接觸時給予穩定的眼神接觸,以及選用適當的奶瓶奶嘴(避免灌食!)。當寶寶逐漸建立起與媽媽的連結與依附後,就是可以開始準備親餵的時候囉!
*註:由於美國社會文化多元,提供親餵角色的不一定是母親,也可能是養母、寄養家庭母親或是LGBT族群中的任一角色。因此,課程中講者使用餵食者的稱呼而非母親。

eye contact with baby

二、能夠從乳房上進食(Able to nurse)

有些寶寶因為生理上的因素而無法順利親餵,常見問題包括:口腔動作功能不足、活動能力受限(肌力或肌張力問題)以及舌/唇繫帶問題。若有上述問題,建議尋求相關專業人員協助,評估問題後提供適當介入,改善寶寶進食功能。

另一方面,媽媽也可能因為缺乏足夠支持、患有情緒相關問題或疾病(如產後憂鬱、曾遭受性侵、或有性別不安等問題)、以及因疾病用藥等原因無法親餵。若有以上困擾,建議媽媽可多方面尋求支持(如伴侶、家人、專業人員或社區支持團體等),或至母嬰親善的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的醫療照護,在自身狀況及哺乳需求間取得平衡。

三、轉親餵的準備(Prepare for transitioning)

此階段是我個人認為最需要花時間陪伴與準備,卻也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。
此階段的重點為「讓瓶餵更像親餵」以及「增加親餵的接受度」。

  • 瓶餵的寶寶在轉親餵過程中無法適應的可能原因包括:

    1. 瓶餵能較不費力地獲得流速快的奶水
    2. 瓶餵時使用較窄口徑的奶嘴,使得寶寶沒有張大嘴巴進食的習慣
    3. 使用質地較硬挺的奶嘴,不需用口腔塑形
    4. 期待吸吮後能馬上得到奶水
  • 為了減少瓶餵轉親餵的落差,我們可以「讓瓶餵更像親餵」

    1. 在瓶餵的同時進行肌膚接觸:媽媽裸上身,將奶瓶放在與乳房等高的位置進行餵食。
    2. 採用嬰兒主導式餵食:選擇小孔洞、流速慢的奶嘴,奶瓶以水平的方式進行餵食。點此進一步閱讀嬰兒兒主導式餵食方式
    3. 等待寶寶張大嘴後再將奶嘴放入口中:可先用奶嘴在寶寶人中或嘴唇做刺激,等寶寶嘴巴張大、舌頭出現動作時,再將奶嘴放入寶寶口中。如同親餵時,等寶寶嘴巴張大時再協助含上乳房。
    4. 使用根部形狀較寬的奶嘴,鼓勵寶寶瓶餵時嘴巴張大
    5. 延遲奶水的給予:寶寶前幾口吸吮時,不急著將奶水送給寶寶,可將奶瓶斜放(奶水不進到奶嘴中),待寶寶吸了幾口之後再把奶瓶擺成水平。這個步驟目的為,模仿親餵寶寶頭幾口吸吮誘發排乳反應的過程。
    6. 輪流使用左右手抱寶寶瓶餵:親餵的寶寶能吃兩邊的乳房,因此瓶餵時,也要讓寶寶習慣在不同方向進食。

    增加親餵接受度的四個關鍵為:「重新喚醒親餵的本能」、「創造和乳房的正向連結」、「使用瓶餵以外的替代餵食方式」以及「在乳房上提供流量」

  • 另外,以下方法則是有助於增加寶寶對於親餵的接受度:
    1.重新喚醒親餵的本能:研究發現,和主要照顧者親密的身體接觸會讓兒童表現出早期的行為模式,因此,可以嘗試利用各種親密接觸的方式喚醒嬰兒的親餵本能,包括:肌膚接觸、安全共眠、共浴、嬰兒按摩等。
    2. 創造和乳房的正向連結:讓寶寶在乳房/胸部附近進行喜歡的活動,如進食、玩耍、洗澡、按摩等,讓寶寶更喜歡待在乳房的位置。
    3. 和寶寶溝通:把寶寶當成大人一樣溝通,縱使寶寶無法理解文句的意義,也能透過交流或語氣感知大人的意圖。此外,對寶寶說話也有安定媽媽的效果。
    4. 替代餵食:杯餵(較適用於進食量少的狀況下)、手指餵食。
    5. 乳房上提供流量:可在練習親餵的同時使用哺乳輔助器,讓寶寶願意停留在乳房上較長時間。
    提醒讀者,若有使用替代餵食或哺乳輔助器的必要性,務必在執行前尋求醫師或泌乳顧問的協助。

四、提供親餵(Offer Nursing)

這個階段的關鍵在於「讓親餵更像瓶餵」以及「準備親餵的環境」。

  • 讓親餵更像瓶餵:

    1. 立即增強:在親餵前先手擠乳,誘發排乳反射;親餵的同時在乳房上滴額外的乳汁或配方奶;使用哺乳輔助器。
    2. 協助乳房/頭塑形:使用「三明治法」協助含乳及乳房塑形;在親餵前先以機器或手擠數分鐘,讓乳頭較突出可能較有利於含乳;特殊情況下可考慮使用乳頭罩(需同時考慮移除乳頭罩的計畫)。
    3. 增強流速:親餵時在乳房上加壓,增加乳汁流速;以主導式方式瓶餵少許後再上乳房親餵;親餵時以餵食管或哺乳輔助器額外提供乳汁。
  • 準備親餵的環境:

    1. 選擇讓寶寶較平靜的空間與環境
    2. 迎合寶寶的喜好:選擇心情較平靜的時間,選擇寶寶喜歡的親餵姿勢
    3. 持續和寶寶說話
    4. 持續執行和寶寶的親密接觸(肌膚接觸、安全共眠與共浴等)
    5. 不要在過於飢餓的時候才親餵:了解飢餓暗示、親餵前先瓶餵少量

以上要點都有助於協助瓶餵寶寶轉親餵。然而,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不一定都照著同樣的進度前進。因此,在練習親餵的同時,別忘了觀察寶寶的反應,耐心的陪伴寶寶練習,並多給寶寶鼓勵與正向回饋。遇到瓶頸或卡關的時候,別忘了適時地尋求協助與支持,相信每對母嬰終能找到雙方都接受且享受的親餵時光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